康大动态

高效能管理者的七个行为习惯

添加时间:2019-05-09 00:00:00
来源:
 
决定管理者是否能成就高效能的,除了专业的管理技能,还有其他必备的行为习惯。

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一个行为习惯:责任


 
当一个管理者不断挑战自我,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,就能争取到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,不断获得成长,也能为团队作出更大的贡献,自己拥有的天地也将更加广阔。

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管理者,更加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,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。而任务完成后的那种成就感会增强团队的归属感,让大家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,从而拥有更大的信心,团队协作也能更高效。

 
只有心态上负责任了,行为上才会主动,行动才会更加有效。
管理者敢于承担责任。首先体现在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额外的工作,分担团队的压力与责任。其次,当发生问题时,勇于承认错误,敢于承担责任,努力解决问题,并准备好避免问题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。
管理者一定要记住:你在一件事情上有多负责任意味着你在这件事情上就有多大影响力。


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二个行为习惯:勤奋
 
勤奋是一种好品质,是一种好心态。这种品质和心态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。因为凡事都需要通过努力奋斗得来,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常人所没有付出的努力。你也一定听过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,这些都说明了勤奋是成功路上必备的行囊。
经常有朋友和我说:“如果我当时怎么怎么样,现在就和谁谁一样了。”我反问他:“你不是也享受虚度光阴的舒适感了?”这就是差距吧。真正优秀的人,是停不下来的,因为内心深处总想探索这个世界未知的那部分。对于学习,对于知识,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。
歌德在《浮士德》中说:“始终坚持不懈的人,最终必然能够成功。”
 

高效能管理者第三个行为习惯:激情
 
 
做事情首先要有激情才能充分地展现自我,实现自我;并且透过自己的激情感染并调动他人的激情,迸发团队的整体激情后,通过大家的全力投入而干大事成就伟业。

综观历史,每一位一呼百应的英雄人物,必定是满怀激情的人,环顾四周,我们身边能量大的人,一定会在内心洋溢着激情。没有激情的人,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大海,泛不起半点波浪。缺乏激情的人,经常在各种挑战面前颓然退下,举旗投降。
 

高效能管理者的第四个行为习惯:诚信
 
 
诚信是一份心理合同,是一个非正式的契约,心理合同的本质是对无形的心理内容的期待。你许诺的时候,合同就在对方心中开始生效。如果许诺并没有像你说的那样去兑现,等于将心理合同单方面撕毁,让别人产生失望,最后不信任你这个人。
 
恪守诚信在团队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,一个管理者办事忠厚诚恳、实实在在、说到做到,就会使团队成员产生信赖感,进而更好地达成团队合作;而轻诺寡信,一而再地自食其言,必然会引起团队成员的猜疑和不满,降低了团队士气,而影响最终的团队绩效。
 
言必信,行必果,真正的诚信是行而有果,言为果之始,果为言之归,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,这样的“一诺千金”品格,才可感染人愿意长期追随。
 
鉴照古今,一个人一定要让诚信来代表自己,老子说:“信不足,有不信。”诚信不足,有人便会不信任你,一个不能取信于人的人,是无法带领团队,更难让团队取得成功的。
 

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五个行为习惯:欣赏
 
 
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之一,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,其中的核心就是欣赏。因为企业是一个大系统,涵盖了生产、销售、市场、财务等不同的专业,不同专业的人才之间,如果用一个全面统一的标准来衡量,肯定人无完人,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人才,毕竟术业有专攻,人人有性格。但是,当你用欣赏的眼光,就能从每个人身上找到闪光之处,再用最“合适”的位置来匹配,那么人尽其才就不是难事了。

尽管现实中没有欣赏心态几乎都不会有性命之忧,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要这种心态了,因为保持欣赏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。所谓讲: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豪侠之士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,不惜生命,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,就是因为得到了别人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肯定。可见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,可以激发出他人内在的力量,收获别人的激情和投入,能够引发积极的团队氛围,可以形成企业的向心力。
 

高效能管理者的第六个行为习惯:无私
 
 
《道德经》说:“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。”翻译成今天的话说,就是“正是由于领导不自私,所以能成就他自己。”
周文王有一次问姜子牙:“领导如何开展工作?”姜子牙说:“要安详稳重而心气平静,要宽柔有节而胸有成竹,要善于听取意见而不固执己见。谦虚谨慎而正直,处事公正而不怀私心。”
 
管理者应做到公、正、明、大。能公,则自然没有私欲;能正,则自然不存偏见;能明,则自然没有隐情;能大,自然深涵广博。伤害管理者形象的,莫过于私心莅事,私心断事,私心处事。平常人可以有私心,他的私心只局限在一人一身而已;管理者不能有私心,有私心就失去了公心,失去了公心,也就失去了人心,团队将无法凝聚,而影响最终绩效的达成。
 
人活着肯定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,获取目标,实现想法的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依靠自私的方法得到,不择手段,惟我为先;一种是凭借无私的付出得到,成全他人,利人利己。两者尽管最后的结果都是“得到”。可过程不一样,带给别人的感觉不一样,达到的境界自然也不一样。作为管理者,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而摒弃私心杂念。如何舍小我而具大我情怀,在管理的实践中要不断加以修炼,一旦去私达公,思利及人的时候,团队正向的凝聚力就此而形成。
也请管理者一定要谨记,心存私心就无法凝聚人心;凡事为公,带领团队才会专业而轻松。
 

高效能管理者的第七个行为习惯:远志
 
志不立者事无成。心存远志,永远是成功的第一要素,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,必定会被眼前的鸡毛蒜皮而扰了心智。《道德经》说:“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。”什么意思呢?知道满足就等于富有,努力追求的才算有志气。

无论是管理者,还是任何人,不立远志,不足于成事,但立了远大志向,却没有执著的行动,照样无法成功。一个高效能的管理者,一定是有远大志向且不懈追求的人。
 
养成并践行着这七个行为习惯,终将成就一位优秀的管理者。